|
一向波瀾不驚的醫療物聯網市場,終于也出現了陣陣騷動。攪動這池春水的,是近期被衛健委頻頻點名的智慧醫院政策。“如果說電子病歷評級推動了電子病歷公司的發展,那智慧醫院評估標準出臺后,醫療物聯網企業的好日子很快就會來了。”一家做醫院室內導航的從業者略顯興奮地說道。
衛健委圈定的智慧醫院的范圍主要包括三大領域:
1、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 2、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 3、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電子病歷分級評價0-8級對應的是“智慧醫療”,剛發布不久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0-5級對應的是“智慧服務”。而在衛健委的官方解讀會議中,給對應“智慧管理”的評級標準做了預告,有專家表示,該標準有望在2019年出臺。
所謂“智慧管理”,通常涉及醫院的藥品、耗材、檢驗試劑、醫療廢棄物,以及患者被服等物資管理,甚至包括醫院后勤的水電氣管理等。即使是在剛發布不久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中,你也能找到不少醫療物聯網企業參與的場景。
對象、項目、市場空間
首先,明確幾個問題:
1、評估對象是誰?
答:2018年8月,國家衛健委發文推進電子病歷建設,到2020年三級醫院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和電子病歷一樣,“智慧服務”的評級也考核的是二級及以上醫院。(所以,基本沒有一級醫院啥事兒)
2、17個大項中,哪些和醫療物聯網強相關?
答:此次出臺的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涉及5個類別共17個評估項目,包括診前、診中、診后、全程服務及基礎與安全。該標準是以患者為中心,旨在提升患者就醫服務、改善就醫流程。
在這些業務項目中,我們認為醫療物聯網企業可以深入參與的有:急救銜接、標識與導航、信息推送、藥品調劑與配送、健康宣教、遠程醫療,具體如下: 從國內主流醫療物聯網企業的產品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出該結論。
以聯新為例,該公司是一家基于院內物聯網,進行智能化軟硬件產品的創新研發、生產和銷售,并致力于打造智慧病房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很早便已經對智慧醫院做出了明確定義:以醫院為平臺,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和醫院運營效率,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讓醫務人員擁有更好的職業環境。
基于對院內物聯網的深刻理解,聯新提供的場景化服務與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十分貼合:
① 智慧病房交互平臺:以患者安全管理為目的,是智慧病房信息的集中中心,在病區內實現患者數據實時互聯互通。一個系統能夠貫穿十余個系統和六個業務場景,實現了信息及時提醒、實時監測、隨時查詢,避免因信息獲取不及時、信息不全、溝通不良導致的患者安全事件。
護士在護士站大屏幕上就能查看實時更新的病區情況、患者信息、護理計劃、手術管理、輸液監測、體征監測、藥品管理、設備管理等。病區中央監護并統一展示和統一提示警報。 ②床旁信息交互:在患者床頭展示患者的基本信息,提示危急值,提供患者家屬一鍵呼叫醫護人員的功能。
③糖尿病智能管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提醒和用藥、生活指導。根據患者記錄的血糖數據,向患者自動提示關注指標,并支持APP內患者提問和交流功能。
④ 健康宣教服務:護士可使用聯新的移動護理工作站,在床旁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⑤ 在患者風險早期主動發現方面,基于院內藍牙物聯網中樞(藍橋)和WiFi,聯新通過醫療級可穿戴設備測量患者的生命體征數據,病情早期評估系統自動分析患者MEWS評分,及時識別“潛在危急重癥”患者,盡早進行高效合理治療干預。
⑥在病區的藥品管理上,聯新將智能藥柜、藥品配送機器人、輸液監測器和臨床移動終端NDA等連為一體,實現從醫囑下達、用藥執行到用藥結束的全流程信息可追溯,構建安全的藥品閉環管理,提高用藥安全性。
通過使用聯新智能藥柜,幫助醫院按支管理藥品,防止藥品的多拿、少拿和誤拿。系統更能管理藥品的效期和批號,智能判斷藥品的近效期,智能提醒不同時段近效期的藥品。通過大數據分析,還能優化藥品的物流管理,智能推薦補藥計劃。
⑦院內導航:為患者提供室內地圖查詢服務,提供與個人診療活動相關的院內定位與導航服務,并為患者規劃最佳的診療路徑,提示并引導患者就診。
3、醫療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要大致估算未來3-5年醫療物聯網的市場空間,需了解目前二三級醫院在這一部分的支出情況。
通常醫院是將醫療物聯網的開支算作信息化建設費用。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最開始的投入往往是最多的,一次性投入超過數千萬很正常,因此這種情況暫不算在內。
考慮到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長期連續性,因此在首次大規模采購系統后,每年醫院仍會投入一定的財政比例。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舒強書記介紹,三級醫院每年會投入約10%在信息化建設上。基于此,動脈網估算二級醫院為5%。
據另一位專家補充,目前三級醫療物聯網在醫院信息化投入占比現階段為20%左右,二級醫院略低,為10%左右。《中國衛生計劃和生育統計年鑒2016》的數據顯示,三級醫院平均每年支出總費用為68624.7萬元,二級醫院為10289.3萬元。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測算,三級醫院每年醫療物聯網建設費用約為1372萬元,二級醫院約為51萬元。
再結合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數據,國內三級醫院我們算作2400家,二級醫院算作8300家,因此可推算出未來3-5年醫療物聯網的市場空間約為372億元。
當然,以上僅僅是作者自己的估算方式,或許略顯保守。但動脈網從一家企業那里還獲得了另一種市場空間的估算方式,供各位參考:
根據《2017年衛生健康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醫院約有3.7萬家。其中三級醫院2340家。
按照企業目前與醫院開展的醫療物聯網相關建設統計,平均每家醫院的投入額在5000萬左右。且只是醫院在與企業合作的全院耗材、藥品及物資管理建設方面的費用。因此該企業推算全國僅三級醫院的醫療物聯網建設市場空間,就可達到1000億以上。
而包括二級醫院、乃至基層醫院在內的醫療物聯網建設市場空間,預計將在2000億以上。
精細化浪潮已來,醫療物聯網企業如何應對?
前文提到,衛健委對應“智慧管理”的評級標準,有望在2019年出臺。動脈網認為,這項標準,對醫療物聯網企業而言可謂至關重要。原因在于,“智慧管理”所涉及的醫院藥品、高、低值耗材、廢棄物等物資管理,可以有效幫助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這也恰好是醫療物聯網企業的強項所在。
由于采購物資批次多且種類繁雜,國內大部分醫院還是采取簡單的進銷存管理。沒有科學的庫存管理方法,自然也無法實時了解所有庫存物資的使用狀態。因此,醫院希望建立完整的管理流程,實現全院式的物資管理系統。具體而言,包括科室需求、采購管理、訂單管理、倉庫管理、科室申領、消耗管理、統計分析等。當然,關鍵是能提高醫院物資管理效率,實現開源節流。
據醫院專家介紹,醫療物聯網產品在物資管理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首先,醫院可以對物資進行條碼化管理,規范物資管理流程,滿足醫院對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的自動全程跟蹤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還能定位物資的具體位置,了解物資使用狀態,分析統計物資的庫存數據,提供物資計劃與安全庫存預警管理等。這些都能減少醫院在物資管理這塊的管理成本,減少物資的閑置和浪費,提升醫院的物資管理水平。
醫院物資管理,也可以看做是閉環管理。事實上,在國際標準HIMSS的七級評審中,閉環管理也是除臨床決策支持和無紙化之外,極為重要的一環。醫療過程中,從藥品、檢驗、檢查、母乳、輸血和手術全過程,實現追溯閉環,這便是HIMSS的全程閉環管理。
針對醫院的物資管理需求,國內醫療物聯網企業相繼推出了一些頗具亮點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