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5月21日,中美雙方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征關稅,并將在能源、醫療、高科技產品等領域加強合作后,美國單方面重燃中美貿易戰火!這是繼4月4日1500億美元征稅清單、中興銷售禁令之后,第三輪施壓。
美國白宮官網本月29日發表聲明,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體投資限制,擬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關措施,之后不久將正式實施。
聲明還稱,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美國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包括高科技產品在內的總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與“中國制造2025”計劃相關的產品。最終的進口商品清單將于2018年6月15日之前公布,稍后將對這些進口產品征收關稅。
美國三番四次的出爾反爾,這一場貿易戰最終是否持續不得而知,卻給中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再次敲響警鐘!加強國產創新、進口替代已經是當務之急!
醫療器械產業再成中美貿易大戰的犧牲品
美國的上述措施,與3個月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表的301條款中的措施如出一轍。依據“301調查”結果公布的擬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建議清單包含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總價值也是約500億美元。本輪最終被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變化預計不大。
在USTR的擬征稅清單中,涵蓋了不少醫療器械在內,除了《中國制造2025》中所提及的幾大類高性能醫療器械產品之外,一些普通醫用耗材和中低端醫療設備也在擬征稅清單行列,顯然,醫療器械產業成為了本輪中美貿易大戰的犧牲品。
(圖片源自動脈網)
并且從中美醫療器械貿易進出口情況來看,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總額達到217.03億美元,同比上漲5.84%,創歷史新高。其中,對美國出口額為58.38億美元,同比增長5.84%。美國成為中國醫療器械第一出口大國!
此輪美國對華50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中國醫療器械出口也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畢竟對于中國高性能的醫療器械廠家來說,拓展海外市場,價格是一大優勢,一旦被加征高額關稅,對于很多剛打開海外市場不久的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來說,將是不小的沖擊!
“中國制造2025”產品被重點打擊后,進口替代加速
此外,美國此輪貿易戰還聚焦于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明確指出要打擊《中國制造2025》中所列高性能醫療器械的崛起可能。貿易博弈就是技術博弈,要在新一輪反貿易壁壘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國產崛起是關鍵!
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于3月22日在京簽署《關于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作協議》,明確為加大政策性金融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中國進出口銀行將在“十三五”期間,為企業提供不低于8000億元人民幣融資,重點支持實施《“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的新興產業集群發展、重大工程及相關創新平臺建設等。
而醫療器械行業是《“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重點支持領域!在十三五規劃指導下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中,劃定4大醫療器械產業重點方向,包括醫學影像設備、先進治療設備、醫用檢查檢驗儀器、植介入生物醫用材料。
進出口銀行8000億元融資,這4大類國產醫療器械領域也將被重點支持!
首臺套政策出臺,32種國產醫療設備被重點支持
緊接著4月11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發改產業〔2018〕558號),一個極大利好國產創新醫療設備走入政府招標采購、走進公立醫院的重要文件,終于出爐。這也是反貿易壁壘之后國家發布的又一支持國產醫療器械崛起的重磅文件。
按照工信部的官方界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國內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裝備產品,包括前三臺(套)或批(次)成套設備、整機設備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統、基礎材料、軟件系統等。
共有32種醫療設備產品可以享受到“首臺套”推廣應用政策的扶持。
為了促進首臺套產品的示范應用,《意見》提出了多達38項具體支持措施。
這些措施涵蓋方方面面,其中就有明確提出,在政府采購中優先、鼓勵采購首臺套創新產品。以及明確規定,納入首臺套目錄的產品投標時,招標單位不得對其提出市占率、使用業績等的要求,不得對其套用特定產品設置評價標準、技術參數等,不得以不合理條件限制或排斥首臺套產品參與投標。
3大方面重點支持國產設備崛起
在創新醫療器械領域,國家政府多次出臺強有力政策,著重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這些政策主要圍繞三個目的展開:加快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重點發展具備重大臨床價值產品;突破自主創新,加速國產化。
僅2018年上半年,國家器械審評中心共發布了6期《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名單》,共有23種創新醫療器械獲批通過,其中國產有19種,占比高達82%!同時發布了4批《創新醫療器械優先審批名單》,共有6種創新醫療器械獲批通過,其中國產4種,占比高達67%!
國家大力支持國產的背后,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在創新實力上的欠缺。中國雖然有2000余家獲得出口認證的企業,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對外出口只能以OEM為主,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總體處于不利地位。加速提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強醫藥器械研發的產、學、研聯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